行业要闻

将食养落到实处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发布时间:2024-07-04 14:5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健康是人民幸福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我国高度重视人民健康,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制系列食养指南,以期发挥现代营养学和传统食养的中西医各方优势,将食药物质、新食品原料和传统食养食品融入合理膳食中。同时,指南针对不同人群、疾病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提供食谱套餐示例和营养健康建议,以提升膳食指导个性化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国家卫生健康委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系列食养指南进行了解读。

      限制高嘌呤食物摄入,防止“痛”从口入

  “饮食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关系很大。”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营养一室副主任方海琴在解读《成人高尿酸血症与痛风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指南”)时说,“对于痛风患者,有的食品吃了可能会加重病情。”高尿酸血症与痛风指南中,首先根据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疾病特点和营养学理论、中医食养理论,提出了7条食养原则和建议,包括食物多样,限制嘌呤;蔬奶充足,限制果糖;足量饮水,限制饮酒;辨证辨体,因人施膳;因地因时,择膳相宜等。其次,指南针对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人群提供了一些食物选择,还根据不同的证型特点,推荐了相应的食药物质和食养方。比如,一些高尿酸血症患者易表现出中医的湿浊症,湿气比较重,对此推荐了像橘皮、砂仁等食药物质,以及橘皮茶、砂仁茶等茶饮。最后,指南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的食养建议和食材特点,制定了高原、内陆、沿海等不同地区的四季食谱示例。其中,每个地区、每个季节至少列举了3天食谱,让患者直观了解每天吃多少、吃什么。此外,指南还提供了常见食物交换表,使患者可以参照食谱的同时,根据身边可以买到的食物做一个更合理的互换选择。“指南将食养上升到了实践,更方便消费者跟随并进行实际操作。”

  方海琴表示,对于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人群,饮食关键是要限制一些高嘌呤食物的摄入,比如动物内脏、冷海区的深海鱼、浓的肉汤等。但是限制高嘌呤食物不等于不吃肉或吃素,而是要吃高蛋白、低嘌呤的食物,比如鸡蛋蛋白、牛奶等。三餐食物应考虑限制摄入总能量,保持理想体重,控制摄入高能量食物,比如油炸食品及甜食,并培养清淡口味。限制摄入对于尿酸的代谢有影响的酒精,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尤其是冰镇啤酒和饮料会造成血尿酸骤然升高,每天摄入2000—3000毫升的白开水,以保证尿量在2000毫升以上。此外,每天至少吃500克蔬菜是关键。

  方海琴特别提到,主食属于碳水类食物,推荐摄入糖分释放较慢、不会引起血糖快速增长的食物,比如窝头、燕麦等粗粮。全谷物食物每日摄入量不要低于主食量的30%,同时每天应摄入膳食纤维25—30克,可以适当多吃一些高膳食纤维食物。

      控制膳食总能量,拒绝负“重”前行

  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不断上升,《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17岁儿童青少年的肥胖率为7.9%,18岁以上的居民肥胖率为16.4%,而在1982年的时候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肥胖不但会增加过早死亡的风险,还与各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密切相关。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健康所学生营养室主任张倩介绍,《成人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肥胖食养指南”)结合近些年发布的一系列跟肥胖相关的政策、指南和标准,包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学生餐营养指南》等,根据一系列循证医学和专家的共识,提出了成人或儿童肥胖的食养指南。肥胖食养指南中说明了制定背景、疾病特点、食养原则和建议,并在附录中列出了“食物的选择”“常见食物的交换表”“不同地区的食谱示例”“食养方举例”等实用工具,提高了指南的操作性。张倩建议,参照食谱或食养方时,要明确应用人群的年龄、性别,结合其膳食摄入特点和身体活动水平,根据食物交换表,结合地区、季节特点合理搭配食物或食养物质。可以进行专业营养评估或中医辨证后,结合个人的、个性化的特点,设计具体食养方案,并及时进行调整。

  “在控制体重或减重的过程中,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和调整膳食结构非常重要,且是最基本的。”张倩说道。对于肥胖的成人,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左右,或是降低500—1000千卡。而处于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的儿童青少年,则更强调平衡膳食,所以肥胖儿童青少年在减重过程中,应该在膳食能量推荐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即吃饭八分饱。在减重的过程中,推荐选择小份食物,脂肪的能量占总量的20%—30%,蛋白质占15%—20%,碳水化合物占50%—60%。以上说法较为抽象,转化成食物,应选择全谷物和杂豆,保证每日300—500克(生重)计算的新鲜蔬菜,适量水果,优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肉类,如鱼类或禽类,每天喝300毫升及以上的奶及奶制品,烹饪过程中要控制油、盐、糖的用量,多用蒸、煮、熘、水滑的烹调方式,少用煎炸或者烤。早餐要吃饱,午餐要吃好,晚餐要适量或者少吃。

  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的肥胖一直受到社会各界关心关注。张倩建议,预防和控制肥胖不光要靠孩子自己努力,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健康环境,比如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向孩子和家长传播肥胖预防和控制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家长,要提高自身营养健康素养,给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行为习惯。作为学校,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特点设置营养健康课程。另外,也要鼓励儿童青少年进行自主学习或者同伴教育,提高儿童青少年肥胖防控技能。作为社区,应该给儿童青少年提供肥胖防控支持性环境,比如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肥胖防控知识,配足儿童青少年适用的运动场所或设施设备。作为食品企业,应多生产相对健康的食品,逐步降低加工食品中的油、盐、糖用量,减少针对孩子的营销,创造良好的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环境。

      遵循精准施治原则,保障“肾”强力壮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窦攀介绍,《成人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2024版)》(以下简称“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根据慢性肾脏病的疾病特点以及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分型,给出了具体且形象的10条食养原则和建议。在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中列出了5个附录,详细描述了慢性肾脏病患者在不同肾病分期时的营养治疗原则、营养热量蛋白质计算方式等。在附录中,根据不同病区,比如东北、西北、华北、华东地区等,以及不同季节提供了实用的食谱帮助患者选择食物。慢性肾脏病食养指南同样提供了“食物交换表”以方便肾病患者使用。

  窦攀表示,处于肾病3—5期的患者应该在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饮食基础上,实行低蛋白饮食,通过减少摄入过多的蛋白质,降低肾病患者肾脏负担,从而延缓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低蛋白饮食即在均衡合理的饮食基础上,蛋白质每天摄入量为理想体重乘以0.6克。举个例子来说,理想体重为身高减105,女性平均身高为165厘米,理想体重即为165减去105,在60公斤左右。在肾病3—5期的状态下,推荐蛋白质总量为60公斤乘以0.6克,即一天蛋白质总量为36克。

  窦攀特别提到,慢性肾脏病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尤其是处于慢性肾脏病3—5期的患者随着肌酐水平和尿素氮的升高、电解质的紊乱,常常会食欲下降,从而导致患者营养素摄入不足,出现营养不良。指南中的第2个原则为能量充足、体重合理、谷物适宜、主食优化。其中,充足的能量是慢性肾脏病患者维持正常体重的重要保障,患者在能量不足时,蛋白质和脂肪就会被分解产生一系列代谢产物,经过肾脏排泄,增加肾脏负担。“对于处于慢性肾脏病3—5期的患者来说,需要实施高热量低蛋白饮食,这就需要对普通的米面进行优化,即指南中提到的主食优化。”窦攀介绍,可以选择一些蛋白质含量比较低但能量又比较高的食物,比如红薯、土豆、山药、芋头、沙葛等,或者是用它们做成的淀粉制品,如小麦淀粉、红薯淀粉、土豆粉、木薯粉等作为能量补充。如果条件允许,也可以选择去蛋白大米、低蛋白大米或低蛋白的淀粉,还有肾病患者专用的能量补充剂。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