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发布

发布时间:2024-07-24 13:1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超重肥胖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亟需全社会的高度关注。近日,国家疾控局、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发布《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公共卫生综合防控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旨在综合防控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导则》指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遗传、行为、环境和社会因素,且受上述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综合作用。其中,膳食营养、身体活动、生活方式、心理健康等是关键的个体水平因素,食物系统、城市规划与生活环境、公共政策与管理等是重要的环境和社会决定因素。

  《导则》提出了预防为主、早期干预和疾病预警的三级预防策略。一级预防策略侧重超重肥胖发生前控制危险因素、提升保护水平,以预防中小学生超重肥胖为主。其中指出,要促进健康饮食。引导家庭和学校提供种类多样、搭配合理的食物,多提供蔬菜水果、奶类、全谷物和杂豆、大豆及其制品,适量提供鱼、禽、蛋、瘦肉,烹饪逐步做到少盐、少油、少添加糖,合理选择零食,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倡导学校开展系统的营养健康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营养健康知识和素养。

  二级预防策略为开展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和早期干预,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控制超重肥胖的发生发展,通过筛查建档、评估预警、个体干预3个步骤,预防相关疾病。其中,在饮食干预方面,《导则》提出,在保证学生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适当控制超重肥胖学生膳食总能量的摄入,并监测生长发育水平。指导学生合理选择和摄入食物,多吃新鲜蔬菜、鱼类及瘦肉、大豆及其制品,适量增加全谷物、杂粮和杂豆的摄入,减少摄入精制白米面、添加糖、脂肪特别是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多的食物,避免摄入含反式脂肪酸较多的食物。

  三级预防策略为对严重肥胖及肥胖伴有临床危险因素的学生,根据相关指南规范,开展医疗卫生、膳食、运动、心理和行为矫正等联合干预。中小学生的超重肥胖、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存在共同的病因或危险因素,如膳食结构不合理、户外活动不足、健康素养不高等。各级疾控机构可与家庭、学校、社区和医疗卫生机构密切协作,提高学生、家长和教师防控知识和技能,控制危险因素,以合理膳食和身体活动为主开展干预,实现超重肥胖、近视、脊柱弯曲异常等常见病多病共防。鼓励学校、社区超市、蔬果店及餐馆饭店等公共场所设置营养标识或健康提示,为学生提供健康的食物和饮用水。

  《导则》强调,专业机构、家庭、学校、社区应密切协作,共同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同时,提升防控技术的专业化、智能化水平,推动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筛查、预警和干预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