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8-02 13:19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8月1日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在会上介绍,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接下来,将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
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
赵辰昕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履行宏观管理和经济综合协调部门职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努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多年来,我国一直是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动力源,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发展壮大。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建立健全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旧动能也在加快转换。2013—2023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3%,我国成为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
市场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各类经营主体活力不断激发。十多年来,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持续深化,全国统一大市场加快形成,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深入推进,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建立,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十多年来,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深入实施,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不断推进,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全面实行,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加快建设。我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与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3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深入推进,民生福祉保障能力持续提升。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生态环境保护也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经济安全保障能力继续提升。粮食产购储加销体系不断健全,2023年粮食总产量达1.39万亿斤,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商品、原材料保供稳价有力有序,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金融风险防控体制机制逐步完善。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秘书长袁达介绍,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同相关部门一起,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加快落地,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加力提效实施好宏观政策,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把项目建设和政策、规划、机制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推进“两重”建设;积极扩大内需,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区域重大战略实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进重点产业转型发展和优化升级,加快推动落后低效产能出清,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民营经济发展稳定向好
去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袁达介绍,一年来,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上半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比去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达5500余万户,同比增长7.8%;个体工商户达1.25亿户,增长5.1%;民营经营主体数量超过1.8亿户,占比达96.4%。
“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壮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和提供更多机会的方针政策,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袁达表示,一是加大政策支持。支持有能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向民营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政策,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增信制度,加快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二是破除准入壁垒。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营造公开透明便利的市场准入环境。三是强化法治保障。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和拖欠企业账款清偿法律法规体系。加强产权执法司法保护,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