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0-29 13:4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10月27日,第六届中国食品产业发展大会在上海举办,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会长张崇和出席并讲话。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抽检监测司二级巡视员郝明虹,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食品处处长纵瑞龙出席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坚、任发政、金征宇,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李宁、郜海燕出席并作主题报告。会议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李玉中主持。中国联合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褚德楠出席并致辞。
张崇和在讲话中表示,食品产业是轻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关系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民生产业。今年1—8月,食品工业规上企业营收5.8万亿元;利润超过3800亿元,同比增长11.7%;出口超过365亿美元。食品工业以占轻工业36.2%的资产,实现了39.9%的营业收入,创造了43.2%的利润,对促经济、稳增长、保民生贡献了重要力量。
张崇和指出,近年来,食品产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持新发展理念,实施“三品”战略,加强创新发展,加速转型升级,为国民经济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出了重要贡献。连续多年,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总体合格率超过97%。2023年,食品行业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科技发明奖5项,科技进步奖52项,科技成果鉴定47项。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年研发经费超过600亿元。这些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食品工业的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张崇和强调,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粮食安全形势严峻,国内改革任务艰巨,内需市场动力不足。食品产业要坚定信心,主动求变,积极作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动力,以新质发展为目标,努力实现产业行稳致远、高质量发展。
张崇和对推动食品产业新质发展提出五点建议:
科技先行,前瞻新质发展食品产业 目前,轻工全行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1.4%,轻工科技百强接近3%,食品行业不足1%。发展势头强劲的食品企业,其研发投入比重相对较高。青岛啤酒4.1%,青岛日辰接近3.5%,梅花生物达到3%。类似这些企业,依靠科技创新,布局未来发展,摆脱了技术掣肘,实现了效益提升。食品产业要完善创新机制,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创新,加快关键技术突破,加速成果转化,促进食品科技自立自强,推动食品产业新质发展。要加强前瞻谋划,聚焦前沿科技,利用合成生物、基因改造、菌种构建等技术,发展功能食品,开发新兴食品,培育未来食品产业。
生态健康,绿色高端发展食品产业 目前,轻工全行业有绿色工厂104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47家。其中,食品行业分别有527家和26家。伊利集团已建成零碳工厂5家,国家级绿色工厂41家。伊利集团无疑是行业绿色发展的典范。食品产业绿色发展不平衡,潜力和空间巨大,要加强设备绿色改造,深挖节能减排潜力,建设绿色工厂,生产绿色产品,创新绿色设计,发展绿色供应链,走绿色生态健康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之路。要推动传统食品向功能多元食品转变,大力发展营养保健食品,发展多元定制食品,发展高端配方、高值浓缩、高效滋补的食品,满足人民对食品日益增长的绿色高端需要。
产区协同,集约优化发展食品产业 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认真贯彻中央的要求,高度重视产业集群工作,已累计培育轻工产业集群322个,集群年营收占轻工总量40%以上。其中,食品产业集群51个,年营业收入占食品行业总量的10%,数量少、规模小。山东临沂食品产业集群年营收超过1500亿元、四川泸州“中国酒城”年营收超过1200亿元,食品行业这样的集群太少,大部分规模只有十多亿元、几十亿元,最小规模的不到10亿元。去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培育传统优势食品产区和地方特色食品产业指导意见》,规划到2025年,基本形成“百亿龙头、千亿集群、万亿产业”的地方特色食品发展格局,培育5个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1000亿元的传统优势食品产区。食品产业要加强规划,优化布局,集聚资源,统筹传统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探索新型集群发展模式,培育壮大一批因地制宜、特色鲜明、集约优化的食品产业集群。
人才为本,技精艺强发展食品产业 近年来,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积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每年组织举办各类技能大赛近20个,参赛人员达到6万余人,培训评价技能人才5万余名。酿酒行业累计举办技能竞赛20届,产生全国技术能手39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累计培训酿酒师、品酒师、侍酒师、酒体设计师超过30万人,获得职业能力证书近10万人。焙烤行业累计举办技能竞赛24届,产生全国技术能手213名,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7名,世界技能大赛获奖选手5人;累计开展职业能力评价233批次,获得职业能力证书2万余人。食品产业要贯彻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技能中国行动,完善人才体系建设,举办技能大赛,强化食品检验、酿酒、焙烤、乳品、饮料、装备等专业领域的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要结合行业自身特点,与高校院所合作,加强职业教育,强化技能实训,培养更多技精艺强的高水平技能人才,为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大食物观,多样全源发展食品产业 食品产业要坚持大食物观,在向粮食要食品的基础上,向草原、森林和海洋要食品,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要把握食物结构变化趋势,加快关键技术研究,突破食品创制技术瓶颈,加强新兴食品标准制定。要挖掘食品资源,加强转化应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以多样全源的食物资源,发展大食品产业。
郝明虹表示,食品安全是国家重要民生问题,市场监管总局坚决执行严格要求,通过创新监管手段、完善监管体系,有效保障食品安全。措施包括强化数据分析、拓宽问题发现渠道、构建共治格局、严惩违法行为等。未来,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深化改革,加大抽检和服务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食品安全,增强民众幸福感。
纵瑞龙在讲话中强调了食品工业的重要性,并提出加快数字化转型、加强品牌建设和促进生物制造赋能等措施,以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纵瑞龙强调,要加强交流合作,深化合作创新,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多样、美味和绿色食品的需求。未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持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
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中国食品工业创新发展报告》。李玉中在解读报告时表示,该报告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编制,总结了食品产业一年的创新发展情况,展现了食品企业在2023年面对复杂国际环境和改革发展任务时所做出的努力与成绩。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食品工业顶住压力,实现全年增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营业收入90052.4亿元,同比增长2.5%;利润6168亿元,同比增长2.3%。李玉中介绍,报告分为六大部分,详细分析了食品工业及主要行业的运行情况、外部因素变化及新形势对企业的新要求、创新发展的新实践、创新发展的短板与建议、创新发展的期待以及食品重点企业的优秀范例。报告还附录了食品相关的产业集群、科技奖项和代表性科技成果。李玉中表示,该报告得到了多方支持,旨在向全社会介绍中国食品工业的创新成果,审视行业发展不足,凝聚行业力量推动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报告建议,通过产业链融合创新,实现食品工业的集约化、绿色可持续和智能化发展。报告电子版于会后在线公布,供行业同仁交流互鉴。
随后,陈坚进行了题为“未来食品:更美味、更营养、更安全、更可持续”的精彩报告,深入剖析了未来食品的创新方向与发展趋势,以期引领食品行业向更高品质、更健康、更环保的方向迈进。任发政带来了题为“营养健康与衰老”的报告,他围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讨论了食品工业与健康的关系,强调了营养干预、运动、抗氧化等方式在延缓衰老、实现健康长寿中的重要性。金征宇以“代糖领域的产业兴起及其发展趋势”为题,深入分析了代糖市场的崛起背景、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为食品行业把握市场机遇、推动产品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李宁围绕“完善营养标准体系建设,引领食品营养健康升级”作报告,她强调了营养标准体系在保障食品安全、提升食品营养价值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完善营养标准体系的建议,以期引领食品行业向更加营养、健康的方向发展。郜海燕探讨了营养健康时代下生鲜食品产业的重要性及其发展趋势。
会议同期举行了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技术专家委员会的换届会议,新一届的技术专家委获颁聘书。
中轻食品工业管理中心主任于学军分析了今年1—8月食品工业运行情况及全年运行展望;生物基材料与绿色造纸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嘉川介绍了我国食品包装纸产业的现状及绿色低碳制备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浙江大学生物系统工程与食品科学学院副院长刘东红分享了食品制造数智化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长段盛林讨论了低GI食品产业的当前状况与发展趋势;北京工商大学生态环境研究院教授董黎明分析了中国食品上市企业的ESG现状及对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北自所(北京)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传军讲解了数字孪生技术如何驱动数字化工厂的建设。
中国糖业协会理事长闫卫民、中国轻工机械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欣、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罡,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中国盐业协会等全国性食品行业协会代表,以及来自食品行业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的代表近350人参加大会。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