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11-18 13:1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围绕“食品安全和营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主题召开新闻发布会,重点介绍了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修订履行食品安全标准,保障公众饮食营养健康的有关情况,以及促进居民膳食结构优化,推动减油、增豆、加奶的相关举措。
需求和供给两侧同时发力
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聚焦群众健康需求,促进产业转型升级,营养健康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家卫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田建新在发布会上表示,为保障居民吃得更营养,卫生健康部门主要从需求侧、供给侧两方面发力。
在需求侧方面,引导大家树立健康饮食的消费理念。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居民食物消费量进行测算,结果显示烹调油摄入过多,大豆、奶类、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明显不足,不到推荐量的一半。禽肉、水产和蛋类摄入也存在一定不足。根据“超得多、缺得多”的情况,提出了调整食物饮食结构的优先方向:减油、增豆、加奶。由此部署了专项宣传,并发布30条核心信息,通过各个网站和媒体平台开展宣传报道,引导消费观念转变。
在供给侧方面,推动社会生产提供更多所需营养产品和服务,促进相关产业发展。按照国际通行的“营养引导消费、消费引导生产”原则,一是加强标准的引领。通过制定标准,比如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食品,还有营养强化剂、老年食品、运动营养食品等国家标准,引导企业营养化转型。从“生产什么,群众就买什么、吃什么”转向“群众吃什么、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主动优化食品供给。再如去年修订乳粉和调制乳粉标准时,对“牦牛乳粉、骆驼乳粉、马乳粉”等特色乳粉制定了标准指标,使特色乳品的多元化发展有了依据。再如,2021年修订婴儿、较大婴儿和幼儿的配方食品标准,即常说的1—3段配方粉,将胆碱、硒、锰等成分从可选择添加升级为必须添加,以帮助需要添加辅食的婴幼儿能够比较全面均衡地获得营养支持。据了解,目前相关企业已经全部按照新国标完成了产品的升级迭代,相关产品的销售额达1300多亿元。二是与农业农村部门协作推进“双蛋白”工程,包括优质的植物蛋白如大豆,优质的动物蛋白如牛奶。指导各地建设区域性营养创新平台,鼓励研发营养健康食品。三是适应高血脂、糖尿病、痛风、肥胖等与营养相关慢性疾病人群的需要,编制食养指南,以及运动和饮食营养建议,通过医院和基层医务人员进行指导。四是抓营养健康环境建设。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有关部门,在单位食堂等集体供餐场所带头开展反食物浪费、促营养健康专项行动。另外,还培育了营养指导员,在学校、托幼机构、养老机构等开展营养指导。通过一系列活动,动员相关社会部门、单位以及家庭和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共同参与、共建共享,以更高水平的食品安全和营养,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强化“减油、增豆、加奶”
减少食用油、增加豆及豆制品、奶及奶制品消费等是深入推进国民营养计划和健康中国合理膳食行动,促进形成合理的居民膳食结构的必要措施。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健康所所长丁钢强表示,大豆在我国的传统饮食文化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豆浆、豆腐、腐乳等都是国人常吃的大豆制品。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与动物性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接近,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大豆及其制品可称为营养的“六边形战士”。《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2/3的居民没有达到大豆及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因此建议居民要多吃大豆以及大豆制品,优化膳食结构。
“减油”其实是指减总脂肪。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主任李宁指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每天脂肪摄入量应该在50—70克。但实际上,我国居民脂肪的摄入量高。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居民人均脂肪摄入量达到每天79.1克。此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烹调油摄入应该控制在每天25—30克。实际上,我国居民人均烹调油摄入量达到43.2克,高出推荐量。
李宁提醒,消费者在购买预包装食品时,要学会看营养标签,通过看营养标签中营养成分含量来选择低脂肪或者低盐、低糖的食品。此外,家长要引导孩子培养健康饮食理念,养成清淡的饮食习惯。在家庭烹饪时,可以通过使用控油器、改变烹饪方式等达到“减油”目的;在外就餐和点外卖,也可以提出少油的要求。
奶和奶制品中富含营养成分,但我国居民摄入量低,“加奶”势在必行。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表示,饮奶习惯要慢慢培养。一方面,把奶融入一日三餐,变成膳食中必需的组成部分。比如早餐喝一杯牛奶,或者吃点奶酪。另一方面,可加强摄入频率。针对乳糖不耐受或奶类不耐受人群,杨月欣建议,饮奶时可以加一些主食类食物,或少量多次,也可以适量饮用酸奶。
关注特殊人群的差异化营养需求
特殊人群的日常饮食也需要格外关注。对于糖尿病患者的饮奶问题,杨月欣表示,牛奶或奶粉对血糖几乎没有影响。但在挑选时要注意:一是选择低脂或者脱脂的牛奶,二是很多乳饮料添加了额外的糖,选购时要谨慎。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儿童而言,需要更多营养摄入,因此并不推荐选择脱脂、低脂奶制品;对于超重或肥胖人群,则建议购买低脂或脱脂奶制品。
针对“三高”患者能不能吃大豆及其制品的问题,丁钢强表示,对于高血压、高血糖、高脂血症的人群,日常饮食管理很重要,对自己的饮食禁忌一定要咨询医生。如果没有饮食的特别禁忌,可鼓励“三高”人群经常吃大豆,可以在一般人群推荐每天15—20克的基础上增加大豆制品的摄入。此外,植物性食物中的嘌呤在人体的利用率很低,加工食品中嘌呤含量还会更低,因此痛风患者也可以吃一些大豆及其制品。
很多人都担心食用大豆及其制品会引起性早熟,对此,丁钢强表示,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虽然和雌激素相似,但是和体内的激素仍有很大差别,并且在大豆中含量很少,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吃大豆会造成性早熟。此外,他建议,老年人和素食人群要多吃大豆及其制品,均衡营养摄入。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