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2019 中国肠道大会北京召开共促肠道产业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19-05-13 15:41    来源:中国食品报

  (本报记者  章  玉)5月4—6日,2019中国肠道大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届大会组织了15大主题学术会议,邀请国内外肠道领域学术专家作了170余场学术报告;同期举办的第一届中国肠道产业大会,组织了7大产业主题会议,邀请来自国际国内的企业家和企业代表作了80余场产业演讲。肠道领域的顶尖学术盛会,加上涵盖12大类产品和服务的企业参与,吸引了参会观众4000余名。

  此次中国肠道大a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承办。大会在6个会议厅同时进行不同主题的会议,3天会期大咖云集干货满满,一共进行了200多场演讲,内容新、观众满、看点多。

  看点1自己搭房子开会  观众挤满会场

  一进大会现场,记者惊讶地发现,偌大的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广场上搭出了三个玻璃房子,每个能容纳近400人。学术大会在玻璃房子里开,记者还是第一次看到。据了解,因分会场太多,会展中心现有会议厅数量满足不了大会需求,主办方于是临时搭建了这三个玻璃房子。

  盛大的不仅仅是会场多、主题多、报告多,还有观众多。5月4日早上8点,开幕式大厅近2000个座位就已经坐满,通道甚至后面的台阶上都坐满了人,同时,3个玻璃会议厅的开幕式直播现场也全部满员。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大会报名观众达4000多人,而参加开幕式主会场和直播会场的观众就有3000多人。

  在5月4日下午举行的“肠道菌群与健康大会”主题会场,700余人的会议厅挤进去近1000人,还有100多人排在外面想进去。后来,在主办方的协调下,报告人在里面讲完,马上又再去另一个临时会场,给进不去的观众重新讲一遍,让他们如愿以偿听到了想听的报告。

  看点2中国肠道人年度大学习

  此次大会的主题是“爱肠道 爱学习 爱整合”,记者在现场看到,有不少人都是拿着笔记本或电脑,一边听会一边记录,如同上课一般。大会到底有怎样的魔力吸引了这么多专业观众?

  大会创始发起人之一、南京医科大学张发明教授说,我们想让学术会议回归学术本质,希望大家无论是来听会,还是来作报告和交流,都能收获到知识。因此本次大会深度整合了微生态、慢性病、母婴、动物、肿瘤、营养、中医药、新技术等肠道相关领域的全球新进展。

  大会另一个创始发起人、热心肠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蓝灿辉介绍说,我们一直把大会定义为“中国肠道人的年度大学习”,所有国际国内获邀前来演讲者都提前收到了我们的《发起人声明》,声明中明确提出,尽量讲自己及团队的最新原创性研究进展,尽量减少流于形式的背景性和综述性内容,并给出了提高学术报告干货率的若干建议。这些举措保证了大会演讲的质量,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会场爆满的情况出现。

  青岛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院常务副院长、WHO营养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铎博士在演讲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人民的膳食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断下降、膳食脂肪摄入量上升,代谢疾病风险升高,是否需要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需要谨慎评估。同时,需谨慎对待国内外发表的碳水化合物影响健康的分析,不合理的数据和分析方式得出的结论不应用以指导国人的日常饮食;基于300多名健康中国人的饮食干预研究显示,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等的不利影响更显著。李铎建议,从这些情况来看,我国正处于人民营养结构转变时期,营养指南应建议不增加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中国人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人群特点选择饮食模式。

  热心肠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李丹宜博士介绍说,2018年,肠道菌群的研究依旧火热,新文献数量和质量攀升势头不减。拿热心肠日报去年收录的2700多篇肠道研究来说,就有1100多篇涉及肠道菌群,其中关于菌群与免疫、代谢、肿瘤和肠脑轴,以及影响菌群建立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多个热点问题上均有突破性进展。

  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张和平教授指出,益生菌、益生元预计未来将是万亿规模的市场,但目前国内益生菌产业面临多种问题,需要搭建菌种库建设——益生菌筛选——临床验证——产业化的链条,益生菌的未来潜力巨大,同时行业应该避免益生菌万能论和无用论的对立观点出现。

  看点334名在读研究生获颁热心肠奖学金

  5月4日的开幕式上,最出人意料的环节是热心肠奖学金颁奖。据介绍,这是热心肠研究院面向全球肠道相关专业的中国籍(含港澳台)研究生设立的奖学金,分基础研究、临床医学、农牧渔及食品科学三大专业方向。

  据了解,本年度奖学金获得者来自30个国际国内学校的学生,共评出34名获奖者,包括一等奖3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23名。据组委会透露,有两位在国外读书的学生在4月30日接到奖学金入围通知后,马上订机票来参会并领奖,可见这一垂直领域的奖学金在大家心目中的分量。

  看点4肠道产业蕴育万亿级市场

  与肠道大会同期举办的第一届肠道产业大会让记者了解到,原来肠道产业不像我们理解的那么局限,这从产业大会6大主题会场可见一斑:乳品创新、临床创新、测序技术及应用、益生产品、科研服务、产业投资。在乳品创新会场,乳品研究专家宋亮表示,“益生菌称得上是21世纪的重要发明之一”,蒙牛、伊利、雀巢等国内外知名乳品企业科研人员纷纷上台演讲,内容也多和益生菌与肠道关系、益生菌与产品创新有关。

  近年来,围绕肠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处处开花,已成为最热门的科学话题之一。蓝灿辉对记者说:“大部分人想到肠道产业,可能知道酸奶、益生菌以及众多号称能通便、减肥的产品,却可能不了解围绕肠道的研究已经涵盖了基因组学及检测、新药和新疗法研发、医疗器械、健康管理、营养保健及特医食品甚至有机农业、动物营养,正在形成一个巨大的产业。”

  记者在产业展厅中看到,近百家企业同场,包括益生菌益生元类、乳制品、营养保健食品、有机农业、动物营养、测序技术及应用、新药及疗法、医疗器械、科研服务、健康管理,乃至相关产业园区等众多企业类别。蓝灿辉说:“今天我们在展区看到近百家企业,未来肠道产业将是一个万亿级市场。”

  看点5产业人士齐心倡议健康发展

  5月5日中午,从大会会场到产业展厅的走廊多了一道风景线:《关于共同推动肠道产业健康发展的倡议书》立在展厅门口,旁边是签名区。不少参会企业认真阅读倡议书、签字、拍照。6条倡议透露出为推动中国肠道产业健康发展,产业人士的拳拳之心。

  倡议书提出6点建议:要坚持科学循证,产品或服务的相关功能、功效、疗效等宣传应建立在高等级证据的基础上。如果有条件应尽量积累自身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证据。不应过度解读细胞、动物实验结果,但要重视相关实验提示的副作用、过犹不及等风险。

  要遵纪守法,珍惜“肠道产业”新标签,特定产品或服务的功能、功效、疗效声称,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绝不可突破法律底线。应避免诸如过度宣传、炒作灵丹妙药以及其他饱受诟病的不当营销手段,避免成为肠道产业的“害群之马”,让整个产业可能被污名化。

  要坚守初心,多从消费者和患者的需求出发去创新,重大投资项目要避免对自身的技术、产品、设计等水平过于自信,要降低和避免经营风险,提高项目成功率,展现出肠道产业的勃勃生机。

  要客观认识自我,尊重竞争者,中国肠道产业的蓝图初起,前景广阔,中国的巨大市场有足够大空间容纳更多参与者。倡议从业者能团结一心,充分用良性的方式进行竞争。避免过高评估自我优势,能给予竞争者更多客观评价,避免不当竞争和不当诋毁,并能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促进产业百花齐放。

  要积极进行知识更新,从业者要保持谦逊的学习态度和持久的学习热忱,积极进行知识更新,避免陈旧的认知拖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推广和完善。

  在以上前提下,要勇于在产品形态、产品品牌、营销策略、渠道模式上进行创新。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