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7-16 16:42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日前,“打造绿色有机农业,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主题签约仪式山东临沂举行,中国食品安全推广办公室与山东立寰菌业有限公司王梦阳教授研发团队正式结盟,为打造健康绿色农产品共同努力。
长久以来,由于对化肥产品的误读及滥用,农田土壤严重板结,农产品的农药残留超标,中国食品安全推广办公室主任刘鸿熙对此十分忧心,此次签约益生菌产品,正是希望通过研发绿色、健康、安全的农业肥剂产品,让百姓餐桌上的食品更安全。
在签约会上,王梦阳表示,过量的化肥被水冲到地下,会影响土壤的营养平衡。我国每年高达180万吨的农药用量,会使病虫害的免疫能力增强。而不断加剧的农药使用,给环境和粮食带来了严重问题。土壤表层因缺乏有机质,机构不良,在雨水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会导致“土壤板结”,板结的土壤作物根系下扎困难,吸收养分受阻,而且由于根系能力下降,肥水吸收能力减弱,加之土壤板结后,养分有效性差,最终恶性循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而减产。王梦阳表示,用益生菌替代化肥的最终目的,就是让一切食物还原于自然,从形态到口感,真正成为百姓放心享用的食品。他说:“益生菌不仅仅是一种产品,更是保障饮食安全的绿色使者。益生菌走进生活,可以使我们远离含有农药残留的蔬菜和食品,这是一项造福人类的伟大事业。”
1840年德国创立了植物矿质营养学,此后100多年里,化肥工业发展迅猛,覆盖了全球的农业生产,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化肥过量使用对土壤和生态环境有很大影响,国际上因此定制了225公斤/公顷的化肥施用量警戒线。据世界粮农组织(FAO)统计分析,目前世界平均每公顷耕地化肥施用量约为120公斤。
2015年,原农业部发布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我国农业正在面临转型,化肥农药零增长、有机肥替代化肥等行动,都标志着我国农业正向绿色农业转变。而微生物工艺技术通过分解动植物的废物资源,配合各种物理破解与机器破解交叉的复合工艺,真正实现了零排放、无污染、节能环保、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从资源利用、产地环境、生态系统、绿色供给等诸多方面,微生物菌剂系列产品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农业生产配套新兴产业。
据了解,山东立寰菌业有限公司隶属于新西兰博亚传媒集团,公司以“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宗旨,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农业科学院、青岛农业大学等众多科研院校建立了多种方式的产学研合作框架。主要产品为动、植物有益菌剂,复合微生物有机菌剂等。公司是“国家微生物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会员单位”,并被授予“中国安全食品推广办战略合作伙伴”等荣誉称号。公司研发的益生菌系列产品可以替代农药,将农业生产、土地保护、食品制造、农业废弃物利用、农业资源开发等二三线农业深度融合。对打造宜居福地,开创生态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王梦阳教授研发的动、植物有益菌剂,复合微生物有机菌剂获得了4项发明专利,全程用益生菌栽培的果蔬,口感新鲜,土豆可以生吃不苦涩,而全程用益生菌栽培的果蔬品种,已通过欧盟的出口海关检测,获得广泛好评。山东省农科机构的领导和专家对益生菌系列产品给予了高度认可和评价,正对产品的应用与推广进行大数据收集跟踪。中国科学院纳米研究院的专家也表示,希望通过合作,用纳米技术提纯益生菌产品,使之更好地为中国农业服务,为中国广大农民造福。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