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要闻

消费升级驱动食物供应链改善

发布时间:2019-08-06 17:24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本报讯  (记者刘艳芳)尽管2018年中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但对于农业及食品初创企业来说,却是个好年份。中国知名农业及食品投资机构Bits X Bites携手美国农业融资信息平台Agfunder于近日发布的《中国农业及食品初创企业投资报告》显示,2018 年中国农业及食品初创企业融资总金额达到58亿美元,交易数达到283宗;与2017年相比,融资额同比增长222%,交易数增长了60%。

  农业及食品领域供应链很长,涵盖了众多行业,包括种植、物流、批发、加工、零售以及消费终端。这份报告所定义的供应链“下游”,涵盖店内零售及餐饮技术、餐饮市场、电商、网上餐厅及食材包、家庭烹饪技术、高端品牌食品和餐饮等领域;“上游”涵盖的领域则包括农用生物技术、农场管理软件、感应以及物联网技术、农场机器人、机械及设备、生物能源及生物材料、新农场系统、农产品市场供应链技术以及创新食品。该报告的研究中同时包含了通过商业以及科技手段推动农业食物领域发展的企业。

  报告显示,2018年,农业及食品创新(包括高端品牌食品和餐饮)的所有细分领域,投资均有所增长,但店内零售和餐饮技术领域却有所下降。由于消费者对于食品体验升级的需求,当前,下游运营的初创公司主导着中国的农业及食品生态系统,约占当年行业整体投资总额的81%,达到47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交易数达到218宗,同比增长46.3%。上游业务靠近农民的初创企业,融资虽仅占整个投资总额的16.6%,但同比增长806%,达到9.6亿美元,投资交易数达到64宗,同比增长129%。上游创新加快了步伐,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电商和外卖服务的兴起倒逼供应链优化,也使农民得以直面市场。

  其中,连接小农与中小型餐厅的在线平台美菜网,格外引人注目。国内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突出了提高供应链绩效的迫切需求,使小农可以能够进入以前无法到达的市场。美菜网链接小农与餐厅及零售商,一方面小农的产品可以更好地销售,以科技介入解决精准扶贫的压力,另一方面餐厅及零售商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的货源。美菜网在其中产生的商业聚合力,让投资者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在最近一轮的E轮融资中,美菜网融到4.5亿美元,是国内2018年获得投资金额最大的上游创业者。

  “消费升级拉动了改善食物供应链的迫切性,也为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带来了更多的机会。”Bits X Bites的创始人Matilda Ho表示:“为了能更好地推进食物供应链的革命,我们需要在国内鼓励更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将更多精力聚焦于上游的挑战。无论在国内外,上游仍然有很多未开发的机会,等待那些有创新思维,拥有独立科技知识产权的企业家来解决,他们可以使大数据灵活地与商业模式和有趣的运营方式相结合,且相得益彰。”

  Matilda Ho说:“在2018年,我们看到了基于数字生态系统的创新融合,这些创新渗透到了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份报告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当下的数字经济实力,以及中国的企业家如何快速灵活地适应局面,面对竞争。”

  ●关键洞察

  1. 农业食品投资扩大,上游交易增长

  中国农业食品投资由2017年的18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的58亿美元,增长222%。除去几个超大额交易的因素影响,比如美团点评IPO前的15亿美元融资,交易数量仍然增速显著,较去年增长60%,共计283 笔交易。只有种子阶段的交易没有增长。

  供应链上游模式靠近农民端的初创企业的融资增长129%,占2018年全部交易数量的22.6%。上游交易的融资额约占总融资额的16.6%,2017年上游交易融资额只占5.9%。上游的增长主要源于外卖公司倒推供应链和冷链的优化,使得农产品市场的初创公司快速发展,农民得以直接面对消费者和市场。

  美菜,是一个将农民与中小型餐厅连接起来的平台,完成了4.5亿美元的E轮融资。这是农产品平台最大的交易。冷链服务商九曳完成了14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2. 消费市场逐渐成熟但日渐分化

  与2017年中国中产阶级推动了大部分的消费支出和下游融资相比,2018年的情况比较微妙。

  一线城市的食品原料和消费者体验继续向高端化发展。从精酿啤酒到茶和咖啡,大约有7.69亿融资流向高端食品和餐饮,较2017年增长172%。与此同时,低线级城市的消费者则看到了很多满足他们经济便捷需求的创新。越来越多的创新者挖掘低收入人群对于经济食品和服务的需求,在低线级城市获得了成功。这些机会受到了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关注,包括满足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方式需求的商业模式以及能够获得数据而且技术能够发展的商业模式。

  六个核桃是低线级城市发展起来的植物饮品,2018年完成了IPO。拼多多,一个折扣产品的社区电商的IPO则是另一个针对低收入消费人群的案例。

  ●不同类别交易

  餐饮市场的初创企业融资占总融资额的33.8%。美团点评IPO前的15亿美元融资是该类别最大的交易。美团集Groupon,Yelp和Uber Eats的功能于一身,在9月份完成了该笔融资,随后在香港上市。

  交易数量上,高端品牌食品和餐厅共有77笔交易,绝大部分在早期。一线城市消费者对于高端产品的需求推动了该品类的发展。

  高端化的趋势蔓延到一切产品,包括零食、冰淇淋、啤酒、茶、辣椒酱和咖啡。瑞幸咖啡—星巴克的本地对手,成立一年之内就完成了2轮2000万美元的融资。

  农产品市场的初创企业受到了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农产品和食品的B2B采购平台。随着消费升级倒逼供应链优化效率和质量,越来越多的公司将农民和餐厅零售店等连接在一起,以更好的管理供应。

  农产品市场领域最大的交易来自于线上生鲜平台美菜网,完成了4.5亿美元的E轮融资。海鲜平台海上鲜完成了2800万美元的C轮。

  B2C电商是本年度最活跃的三大品类之一,其中社区电商作为新兴起的业态融资额占该品类融资额的40%。

  店内零售和餐厅技术占交易总数的20%,但是只占融资总额的5.4%。餐厅管理软件是该品类主要的驱动品类,比如奥琦玮提供餐厅数据管理系统以提供效率。这说明该领域的投资已经从无人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转移到了新的领域。

  外卖兴起催生了线上餐厅和食材包的发展,该领域的公司正在形成生态圈,提高产品质量,优化过程。小龙虾餐厅、烤羊肉餐厅以及半成品提供者比如佐大师都是这个生态圈里的参与者。

  ●最活跃的品类

  最活跃的领域仍然集中在下游:餐饮市场、电商、高端品牌食品和餐厅、店内零售和餐厅技术。

  农产品市场是唯一一个上游领域进入最活跃品类的领域,从2017年4290万美元快速增长到2018年的8.12亿美元。

  由于巨额交易的推动,餐饮市场取代2017年最活跃的电商,成为2018年最活跃的品类。

  店内零售和餐饮技术从2017年的第2名滑落到2018年的第5名,这是因为无人便利店和自动售货机不再受到投资者的追捧,因为它们既没有带来利润也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大量的流量。该领域获得融资的公司主要是餐厅管理服务公司。

  ●农产品市场主要交易

  优化供应链的初创企业是农产品市场交易的主要类别。

  宋小菜,是农产品的B2B交易平台,2018年完成了3220万美元的B1轮和2520万美元的B2轮。宋小菜由前阿里巴巴的员工创立,在数据技术上预测需求,以帮助农民更好地获取信息,提高农户和餐厅零售商的利润。

  海上鲜和易酒批则是专注于某一领域的B2B采购平台。海上鲜专注于海鲜产品,易酒批专注于酒精产品。易酒批获得了腾讯和美团点评的投资。

  ●电商主要交易

  京东到家获得了来自京东和沃尔玛的投资。这家由中国第四大互联网公司京东发起的公司是京东与腾讯和阿里巴巴争夺数据和流量的工具之一。

  社区电商是2018年兴起的新品类。改变了中国消费者在微信平台购物的方式。小区乐、松鼠拼拼和食享会均获得了不同金额的融资。每日优鲜获得了高盛、腾讯等大投资者额支持,2018年融资4.5亿美元。而在2017年,它在同一天内完成了A和B轮共计2亿美元的融资。

  1919.cn, 酒精饮品的电商平台,获得了阿里巴巴2.8亿美元的C轮融资,为阿里巴巴提供了该领域的数据来源。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