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9-12 16:53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人间有了青稞粮,日子过得真甜美,一日三餐不愁吃,顿顿还有青稞酒。人人感谢云雀鸟,万众珍爱青稞粒。”在藏区,像这样歌颂青稞的歌谣和传说数不胜数。青稞作为西藏高原悠久农耕传统和独特气候环境自然选择的结果,已经有3500年的种植历史,是藏族人民最主要的传统粮食,养育着一代又一代的高原人。
西藏是青稞的主要产区,根据西藏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7年,全区青稞种植面积210万亩,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70万亩,青稞产量78.1万吨,平均每亩单产378公斤,占西藏总粮食产量的80%。从西藏本地区来看,青稞供给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但随着青稞丰富的营养价值和功能性不断被挖掘和认可,产业链不断延伸,市场对青稞的需求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据了解,青稞β-葡聚糖含量世界之最的重大发现,正在带来西藏粮食基本实现自给后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对此,笔者日前对西藏的青稞产业及消费市场情况进行了整合汇总,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青稞加工业在藏区蓬勃发展
《粮食大辞典》介绍,青稞是大麦的一个变种果实,因其内外颖与颖果分离,籽粒裸露,故称裸大麦。青稞是长日照作物,具有耐寒、耐旱、早熟等特点,热量高,可以充饥御寒。此外,青稞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具有高膳食纤维、高维生素的营养特征。青稞是西藏立农之本,发展青稞产业成为西藏贯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要抓手。近年来,西藏政府陆续出台《“十三五”西藏自治区粮食“双增长”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青稞增产行动的意见》,提出增加青稞种植面积、提高青稞单产,到2020年青稞每亩单产比2015年提高25公斤。青稞产量提升为青稞产业发展奠定基础,而青稞价值提升却需要从加工业入手,在产品多元化和精深化方面寻求突破。
大力发展青稞加工业,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是实现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有效路径。青稞作为青藏高原特色优势农作物,在满足日常需求的同时,也衍生出了许多以青稞为主要原料的加工产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青稞企业、青稞产品涌现青藏高原,青稞产业化开发已全面启动。据统计,2018年西藏共有青稞加工企业37家,青稞加工转化量约9.5万吨,加工转化率约12.16%。目前,西藏的青稞加工业主要产品有糌粑、青稞酒、青稞米、青稞挂面、青稞饼干等。
精深技术、人才与宣传是产业发展短板
从整个青稞加工产业来看,虽然近年来总体不断发展壮大,但受限于当地的气候条件、人员素质、政策方针、经济水平等多方面因素,青稞产业的特色、生态等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存在产需矛盾突出、产品附加值低、深加工发展滞后、商品化程度低等问题。
具体来说,青稞产品加工技术落后,在青稞加工设备、加工环境、产品质量、产品包装、工艺流程等方面尚未建立统一标准,目前无法实现产业化、标准化的大规模生产,导致青稞产品品质良莠不齐。青稞传统食品糌粑、青稞酒等主要通过分散的手工作坊生产,设备简陋、工艺简单、操作过程中缺乏严格卫生要求。如糌粑生产的核心环节炒制工艺和水磨工艺,炒制工艺的进料量、炒制温度、炒制时间、砂子的用量、砂子与青稞的分离都没有进行有效监控与作业指导,全凭操作员的感觉进行控制,品质与卫生都无法得到保证;水磨工艺中进料量、磨缝间隙、水流速度都是模糊控制,粉粒的粗细没有量化的指标描述。而且青稞产品多采取大包装散装存放的方式,菌群控制不严格,产品容易霉变(糌粑)或酸变(青稞酒),很难批量走向区外市场,更谈不上产业化经营。
此外,西藏仅有西藏农牧科学院、西藏农牧学院以及西藏大学等几所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从事青稞加工研究,落后的教育水平、偏远的地理位置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等因素,导致西藏很难培养出大批的优秀人才,更难以从外部吸引人才来藏。西藏本土加工企业整体实力弱,又难以吸引高端专业技术人才,加工业科技人才匮乏,严重影响了加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及青稞加工业的发展。藏区内的企业,大多是企业负责人身兼研发、生产、品质管理、销售等多个职务,绝大多数企业都没有专职的研发、技术与质量管理人员,管理未成体系。同时,青稞在藏区大多只能进行简单加工,如将青稞加工成糌粑、青稞酒,产品类型单一,产品开发处于初级阶段,产品深加工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存在副产品浪费现象,综合利用率不高。比如青稞麸皮具有较多的β-葡聚糖和膳食纤维,目前只是作为肥料,其保健功能未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近年有些企业致力于其工艺改进和工厂化生产,但产品形式的区域性太强而技术含量有限,前景不乐观。青稞麦片、速食面、挂面、方便面和“搓鱼”等新型食品大多是模仿其他谷物食品用青稞原料试产试销。这些年藏区内已经产生了喜孜、藏缘等知名品牌,但是这些品尚未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过硬产品和高认知度品牌。
对此,笔者提出藏区内青稞产业发展建议如下:
提升工艺水平加快标准化建设 加强西藏农产品加工技术体系建设,不断改造升级装备、设施及工艺技术水平。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优质专用青稞原料,制定青稞原料标准;对企业投资设置门槛,开展企业加工标准化认证,要求企业取得生产许可,进行食品安全认证;规范青稞产品名称使用,制定西藏青稞产品地方标准。此外,目前青稞产业可就一些共性的技术,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整合各个企业和科研机构顶尖人才,共同开发新技术,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加工工艺和生产流程,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强管理培训 各级政府应加快制定与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端技术人才在西藏的福利待遇,鼓励企业不拘一格从内地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同时加强西藏和内地发达地区之间的沟通交流,充分利用各类人才项目,抓住点滴学习机会,积极组织和引导西藏青稞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国家的“援藏”培训,争取把西藏人才引进与“援藏”工作有机结合。
政府与行业组织可组织企业管理负责人、生产管理人员、品质管理人员、法规人员等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水平。同时从外部强化监督,促使企业不断提高整体经营水平。
推进产业转型加强自身宣传 推进产业转型,挖掘西藏青稞独特产品特征和功效组分,研究青稞β-葡聚糖、黄酮等特殊营养成分的作用机理,充分挖掘青稞食品的营养价值,鼓励企业开展青稞新产品研发。青稞加工企业应加大对西藏青稞产品及加工产品宣传、推介,建设西藏好青稞的区域公共品牌,避免企业单打独斗,提高企业竞争力。抓住国家“援藏”的政策利好机会,在各地建立西藏青稞产品的展示、推介平台,利用各援藏省市、大型企业等媒体加大公益宣传,培育消费市场,逐步形成面向全国的知名品牌。
此外,对于青稞加工企业来讲,需要重视消费者调研,通过开展消费者调研来了解消费者的痛点和需求,为产品研发提供依据,通过新产品的研发,不断满足消费者对青稞产品的认知和需求,从而提高青稞的产业价值。
营养价值与产品风味是主要购买动力
青稞作为藏族人民的主要粮食,在藏区拥有悠久的历史。综合相关研究资料分析发现,产区外的消费者对于青稞的营养价值与功能性认知度较低,同时更青睐青稞的粗加工产品,而对于深加工产品接受度不高。事实上,青稞富含β-葡聚糖,具有“三高两低”即高蛋白、高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脂肪、低糖的特点。因此,在青稞产品推广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针对青稞的营养特点进行宣传。
调研显示,消费者购买青稞的原因,“产品的营养价值高”排在首位,其次是“具有养生功效”,这表明青稞最吸引消费者的是其营养属性。排在第二梯队的原因主要聚焦在食用方式、口味、包装、功能和安全方面,这表明青稞产品的核心市场竞争力也应聚焦在营养层面。此外,在口味口感、包装等方面也需要同步精进。
调研还显示,无论产区内外,消费者都非常重视青稞产品的营养价值、口感和品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消费者对于口感和品牌的重视程度有所下降。
近年来,当地部分企业经营者反馈,随着物资不断丰富,部分年轻的藏民对青稞关注度下降,青稞在藏区内的消费意愿有减弱的趋势。“现在藏区内的产品越来越丰富,新一代的年轻人可以选择的空间更大,青稞产品并不是他们仅有的选择,反而在藏区外的消费潜力会更大。”西藏金谷青稞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
就目前藏区外消费者购买的青稞产品品类而言,中粮营养健康研究院消费者与市场研究中心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4个城市开展的调研显示,购买过青稞产品的消费者中,购买过青稞麦片(32%)和青稞杂粮(32%)的消费者人数最多,其次是青稞面条(30%)。消费者购买过的青稞产品中,以主食产品为主,排名前五的青稞产品中,主食类产品(青稞杂粮、面条和馒头)超过半数。对于藏区外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在不同品类产品上的购买原因有所差异。
具体来说,在青稞主食类产品中,“补充营养”是诸多产品(青稞杂粮、青稞面条、青稞杂粮面粉、青稞面粉和青稞米)的首要购买原因,可见消费者购买青稞主食时,已经不满足于饱腹等基本需求,而是希望青稞主食可以补充营养。而在购买青稞杂粮、青稞杂粮面粉、青稞面粉和青稞米时,除了营养外,更加看重产品的保健功能。可见对青稞含量越高的产品,消费者对于产品功能的需求会越突出。
根据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购买过青稞麦片的消费者比例最高。对于青稞零食而言,“补充营养”和“风味独特”是消费者购买各类青稞零食的主要原因。相比较于主食,更高比例的消费者是出于“风味独特”而购买青稞零食类产品。
就青稞饮品而言,消费者购买的主要原因是“风味独特”。其中,根据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现有购买占比较高的是青稞茶和青稞奶茶。此外,消费者对青稞茶最关注的是“保健功能”,青稞酸奶最关注的是“补充营养”,青稞奶茶、青稞白酒、青稞啤酒和青稞豆浆最关注的都是“风味独特”。可能在于茶和酸奶本身属于带有功能属性的饮品,因此消费者在购买这类产品时会更多考虑保健与营养因素。总体相比较于青稞主食,消费者在购买青稞饮品时,更看重“风味独特”以及“保健功能”。
综合来说,青稞作为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虽然消费者对其功效有一定的认知,但是人数较少,在藏区内外的宣传均有待进一步加强。其中,在藏区内需要在尊重原有食用习惯与认知的基础上,多向年轻消费者宣传青稞的相关知识,在藏区外侧重宣传推广青稞的营养健康功效。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