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11-07 17:48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日本是世界上医疗水平和健康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人口严重老龄化的国家。前不久,记者跟随中国保健协会考察团,对日本大阪、神户、东京等地的养老产业和健康产业进行了实地考察。其中的印象和见闻,值得中国同行去思考。
针对适用人群的消费声称
药妆店是在日本随处可见的特色商家。即使在每个琳琅满目的日本超市里,药妆也是不可或缺的,药妆店里有药品、保健食品和很多普通食品。同我国一样,日本也有特殊健康用食品,即我国的保健食品,也是不允许声称治病。
但是与我国不同的是,在日本的药妆店,很多非药产品按“症”分类。比如:咽喉不适、眼睛干涩、颈肩疲劳等。这些产品也没有说成“治什么病”,而是说成“适应什么症状”。
在日本的药妆店,记者感受到一种这样的理念。就是没有把食与药、病与健、养与治剥离,而是把大健康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一基础上,充分尊重公众的品质生活需求。
在日本的商家,记者看到便于老人咀嚼和消化的餐饮食品,也看到适于运动,适于儿童,适于各种生理缺陷和生活环境缺陷但没有处于疾病状态下的食品。
中国的营养保健食品在营销时常常忽视食物的本质,把食品往药(治病)的方向引导。在政府行政管理上,明令禁止一切食品与治病沾边,甚至连“健”字号也不行。但记者感受到,在日本,从管理到市场、从教育到营销,真正地最大程度地开发和弘扬食品的健康价值。
考察团领队、中国保健协会副理事长贾亚光表示,说好普通食品的营养健康作用,填补亚健康人群的产品空白,是行业需要用心思考的话题。
以尊其尊为核心的老吾老
20世纪70年代就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日本,先后派出10多万人到瑞典考察学习,并经过40多年摸索发展,如今的养老服务相当成熟,养老产业也相当发达。以“长护保险”为主的国家优惠政策,使得日本老人有能力充分享受科技助老和机构养老的“双重眷顾”,幸福指数很高。
在日本,记者跟随考察团走访了大阪忘年中心、神户市桥诊所东京舞浜俱乐部、福祉教育专门学校、敬心学园等多家从事老年和残障人士介护教育和服务的专业机构。看到了与我国对于老年人和残障人士不同的关爱理念。
日本厚生劳动省老健局代表福田节子博士在为考察团详细讲解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通过大量实例证明,康复训练来对失能卧床老人而言,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治疗手段,极大提高了病患者生活质量,而且也使老人自信心大幅度提升,这种自信反过来又会促进老人配合治疗。
大阪忘年是日本规模最大的保健、福利、护理相关产品展示场。忘年中心展出的产品都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如何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更多方便。在这里,记者看到了很多的非常适合老人的生活用品和益智玩具,如带放大镜的指甲剪、有夹子功能的筷子、不会跌倒的“不倒翁靴”等。养老不仅给老人提供舒适的生活料理,而且更要让老人“玩起来、乐起来”。中国保健会副理事长王中告诉记者说:“目前我国有4400万失能老年人需要长期护理,2018年全国养老服务床位共746.4万张(养老机构床位数共392.8万张,社区养老床位数353.6万张),缺口3250万床张,这是非常严峻的社会问题,同时也是非常现实的刚性需求。而探索科学、智慧、人性的养老方式,更是健康产业需要关注的问题。”
日本的MEDICAL FOODS SERVISE株式会社的“MFS高端系列”食品,突出软食和吸收,是根据日本消费者厅的“饮食疗法用家庭配送食品等营养指南”,让消费者在满足身体需求营养的同时,尽情享受到食材原本的风味和食感。考察团的企业家表示,特膳是篇大文章,在中国食品市场上,中国的企业家们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百年老店背后的快乐文化
丘比株式会社创立于1919年,生产沙拉酱、婴儿食品、意大利面酱等众多品类。1952年,丘比株式会社把一个很不起眼且丝毫不符合大和民族饮食习性的“沙拉”,改良后视作民族振兴的根本,并向社会大众推出。“丘比”沙拉酱不仅有效改善日本民众膳食结构,而且赢得日本社会好评,成为日本社会广泛流行的“时尚”。1998年“丘比”沙拉酱登陆中国,130多种“中国化”食品和食品调料走进中国厨房,走上百姓饭桌。
把新时代的吃喝玩乐相结合起来,给有着不同健康需求的人群,创造不同量身定制的套餐式品质生活环境,或许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参与考察的企业家纷纷表示,给老人提供适合他们的营养饮食、益智玩具、辅助器械、生活方式教育等全套服务的养老产业,或将是一片蓝海。
不拉人头“赶走不安”的营销模式
“以教育带动销售的方法,不是我们会销的专利。但在日本我们看到的是教育和销售的分离,是寓教于乐的游戏,而我们却在着急卖货,简单粗暴地对待消费者,没效果了,就走歪路,搞欺诈,所以我们的营销,没有人家做得长。”一位考察团成员在体验了日本食品企业的营销模式之后感慨地说。
FANCL(芳珂)在日文中有“赶走不安”的意思。用高科技的生产技术及科研设施,为顾客研究更多优质而高效的产品,成为日本知名护肤及健康食品品牌。可奇怪的是,在FANCL大厅,记者看到了这样的场景:没有一个宣介导购,更加不存在中国“叫卖”式的“兜售”,也没有欧美艳星式的“诱惑”和韩国“礼品”式的“招揽”。他们只是在大厅里陈列一系列近似科幻的设备仪器,供客人随意体验,通过这些仪器和显示屏显示自己身体健康状况。然而,经过测量的人们都会发现自身或多或少都有点“小问题”,于是情不自禁地“抢购”一些产品。
在日本,记者看到了很多富有启示的内容。以人性化为核心的养老服务值得中国健康产业借鉴,但是肯定不能完全照搬。除了体制环境不同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日本的养老产业有以养老保险为核心的强大国家力量支持。学习其精髓但不复制其形式,这才是企业应有的作为。
责任编辑:小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