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0-05-06 14:50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在疫情影响下,乳制品作为平衡膳食、增强体质的营养食品备受关注。不久前,国家卫健委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鼓励国人多食用各类乳及乳制品。“乳与乳制品是健康体质、强壮民族不可或缺的食品。”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原理事长宋昆冈在日前举办的“引领发酵乳制品营养研究与市场消费研讨会”上表示,发酵乳是乳制品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不仅具有乳的营养价值,更具有益生作用,发展前景广阔,希望乳企做好宣传、搞好生产、保障供应,迎接我国发酵乳制品快速发展时期的到来。
中国居民乳制品消费类型单一
乳品是多种营养物质的良好来源,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居民乳品摄入量严重不足。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监测结果显示,城乡居民平均每人每日乳品摄入量为24.7克,远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300克每日摄入量。
国家卫健委食品安全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副司长张志强表示,去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合理膳食行动作为十五项专项行动之一,建议每天都要摄入包括奶类在内的多种食物。不久前,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联合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奶业协会和中国乳品工业协会,研究提出了《中国居民奶及奶制品消费指导》,就是要在推动合理膳食行动中,重点引导和推动我国居民的乳品消费。“在全面贯彻实施《国民营养计划》、不断推动合理膳食行动中,乳制品大有可为。要从营养监测、营养干预、营养供给三个方面,充分发挥食品产业的作用,将国民营养健康事业和食品产业广泛而又深度地融合起来,以满足国民对营养健康食品的需求。希望广大乳品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不断提高乳品的营养质量,不断满足消费者的健康需要。也希望广大消费者坚持平衡膳食、食物多样化,每日坚持摄入乳制品。”张志强说。
近年来,随着国民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对乳制品益处的认知大大加强,喝奶已逐渐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尽管如此,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仍不足世界人均消费量的1/3,不足亚洲人均量的1/2。《2018年中国人奶商指数调查报告》数据显示:近八成中国消费者乳制品摄入量不达标,超七成人仅食用牛奶和酸奶,消费类型非常单一“,喝奶”仍是主要的消费形态。
要推动乳制品消费从“喝”向“吃”转变
鼓励消费者从“喝奶”向“吃奶”转变,奶酪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是关键所在。“要提高我国人均乳制品的摄入量,就应该从单一的喝奶向吃奶多元化发展。奶酪作为发酵乳制品应尽早走入家庭,走上老百姓餐桌。”上海妙可蓝多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宗尚说。
据了解,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仅为每年0.1公斤,与荷兰人均消费每年21.6公斤、美国人均消费每年15公斤的差距显而易见。即使同处亚洲的日本、韩国,人均奶酪消费量也分别达到了2.4公斤和2.8公斤。以荷兰2017年的数据为例,荷兰原奶生产量达到1400万吨,其中大部分都用于制作奶酪,达到88.8万吨。以10:1比例大致推算,荷兰用于生产奶酪的原奶超过了原奶总量的60%。
推动国内奶酪产业发展,扩大消费规模,通过功能性奶酪产品开发,发展适合中国消费的奶酪市场将是未来重点工作。“近些年,国内奶酪市场快速增长,进口量激增,彰显国人对奶酪产品日渐增长的需求。2011年我国进口2.86万吨奶酪,2019年进口了11.49万吨奶酪,8年间增长了4倍。但受饮食习惯、价格、政策和相关标准等因素影响,我国奶酪生产并不如人意。”宋昆冈表示,我国应加快奶酪标准的制修订和分切奶酪生产许可细则的出台,为更多的优质奶酪产品进口敞开大门、为国内企业创新奶酪产品“给养”,为企业产品的多元化发展“扶一把”。社会各界应齐心协力推动乳制品的结构调整。在创新研发、标准完善、市场培育、食品安全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下实现产业升级。
刘宗尚表示,生产奶酪的工艺并不复杂,但质量控制不容易,需要企业建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加强人员培训,选择合理的生产工艺,制定好检验体系。“此外,产品应有独创性。”刘宗尚提出,中国目前缺少开发适合国人口味的奶酪,企业应加大自主研发的资金投入,加强与科研机构合作,企业更需要政府在奖励政策方面给予支持。
优质菌种提升发酵乳营养指数
除了发酵乳品种的研发创新外,优质菌种对提升发酵乳营养的作用也备受关注。
目前,益生菌中许多的健康功效被证实,益生菌类产品也不断丰富,消费者对益生菌的认知和健康诉求也日益增强。“益生菌产品研发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作为益生菌重要载体的发酵乳制品也在不断升级。”伊利实业集团乳业技术研究院科学研究副总监、益生菌研究中心主任洪维鍊博士认为,当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对于健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提高。比如,对提高免疫力、增强睡眠质量和营养均衡及肠胃健康等问题关注,而益生菌产品的多种作用恰恰契合了人们关注的热点。
“益生菌发酵乳作为一种大健康食品,是未来发酵乳市场中的机会点。除利用国内外资源开发肠道健康友好型产品外,需着力储备自有知识产权菌株,并持续进行消费者教育。”蒙牛乳业低温事业部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孙健博士分析认为,社会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工作生活压力激增、营养不均衡以及慢性病等问题凸显,人们对健康需求的高标准化,促进益生菌发酵乳不断创新和升级。
“人们对益生菌和肠道菌群功能的认知,会进一步促进发酵乳的发展。”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刘振民在报告中指出,选择适合的益生菌或者发现对肠道更加有利的菌株用于发酵乳生产,则可以给人体带来更多健康。益生菌制剂、新型发酵乳、乳酸菌饮料等产品已形成千亿元庞大市场。乳酸菌及发酵乳制品是国内益生菌产业重要增长动力,发酵乳将从营养阶段进入到功能阶段,功能发酵乳也会带来产业结构升级。这也有利于做强做优乳业,促进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君乐宝乳业集团副总裁兼低温事业部总经理杨洪滨认为,立足发酵乳制品市场有三个要点:一是“创新入口”,研发更符合中国人口味和饮食习惯的酸奶产品;二是“创新入身”,研发以天然、简单、低热量和功能性等为主题的发酵乳;三是“创新入心”,建立、使用和分享中国人自己的益生菌菌种资源库。
“中国乳业市场打造升级版的益生菌发酵乳3.0时代已经来临,当前和未来,免疫健康将是一个重要方向。”杜邦营养与生物科技王德纯表示,针对儿童的发酵乳饮料、针对普通人的饮用型酸奶、针对喜爱运动人士的低糖低脂高蛋白酸奶等就是很好的益生菌发酵乳新品概念。为了确保发酵乳中益生菌活菌数在货架期内稳定,具备良好后酸控制的发酵菌种必不可少“。而我们要超越的不仅仅是后酸控制、益生菌活菌数,同时还要兼顾口味和质构,与加工企业一道聚焦健康功能、突出健康属性,用新菌种打造适合中国特色和需求的发酵乳新品。”王德纯说。
“从发酵乳市场调查的结果看,在疫情期间,乳品是消费量提高的‘非必需品’。市场永远是产品的试金石。企业应抓住疫情带给发酵乳行业的机遇,以更好的产品增进消费信赖、培育忠诚的理智消费者。”上海铭泰·铭观乳业咨询机构总经理刘骥说。
责任编辑:小牛